您的位置: 德江县民族中医院院务公开管理制度详细

政协德江县七届委员会15次会议交流发言材料

发布时间:2012-07-03 15:25:26本文出处:

尊敬的各位领导 各位委员: 
    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县未来区域性医疗中心城市的发展远景!同时感谢县政协领导提供这次交流发言的机会。在县委、县人民政府倾力打造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大好形势下,我县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值得探讨。
一、构建区域医疗中心的必要性分析
     区域性医疗中心应该具备服务质量优、技术水平高、就医环境好、辐射能力强的基本特点。
    (一)构建区域医疗中心是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迫切需要
未来我县将按100万人控制,50万人规划,近期(2010—2030年)县城区按容纳30万人规模建设。医疗水平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的是一座城市的发展水平,体现城市整体利用效能的水平,作为高科技含量行业,医疗行业的发展能带动整个城市的科技水平提高,也能带动整个健康行业的发展。其服务能力、辐射能力的增强能让德江城市的名片更加响亮。我县医疗机构一定要快速及时地顺应发展扩大规模,快速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以适应我县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速度,满足区域居民诊治大病重病的需要,同时对提高本区域的投资环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构建区域医疗中心是德江医疗卫生自身实现跨越发展赶超的迫切需要
    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形成带来最突出的改变是交通便捷经济繁荣,如果卫生医疗水平滞后,外出就医会成为我县居民的必然选择,县级医疗机构将面临:“小病不来治,大病外出治”的局面。对我县医疗机构的发展来说,要么蓬勃发展突飞猛进,要么从此一蹶不振。因此我县医疗卫生必须快速形成区域优势、产业优势,构建区域性医疗中心是紧跟发展的需要更是生存的需要。
   (三)构建区域医疗中心是德江医疗卫生事业引领区域发展在黔东北率先崛起的迫切需要
   2007年我县非营利医疗机构业务收入4979.28万元,2009年达到8546.25万元,平均发展速度31%,而同期的全国卫生总费用增长速度为17.9%,我县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3个百分点,主要是起点低造成的。2010年据不完全统计未超过1.2亿,与思南、沿河、凤冈、石阡、务川等周边县医疗结构业务总收入相比,除比个别县好些外与其他相比并不占绝对优势。冷静分析全县的医疗业务收入成分,得出我县实际医疗技术水平仍处于比较低的层面,必须采取超常规发展,占领区域医疗技术水平至高点。
   (四)构建区域医疗中心是落实好国家新医改政策的迫切需要
    二〇〇九年三月十八日和十九日国家分别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核心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新医改总体目标是建设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落实好国家新医改政策,发展好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和民营医疗,这是我们制定所有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系到未来我县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的成败,医疗卫生不能错过自身发展的有利机会。 
二、构建区域医疗中心的可行性分析
    城市的发展促使行业的定位,行业的发展决定城市的内涵和品位。
   (一)具备成为区域性医疗中心的条件:一是县委、县人民政府打造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蓝图已确定;二是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医疗事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三是较好的地理优势和超前的发展意识;四是县级医疗机构具备很好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存在快速发展的可能性。
   (二)具备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是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多;二是铜仁地区两带两圈经济振兴、黔北综合经济区建设会大力推进周边县市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三是医疗保障体系统的完善将进一步拉动医疗需求的增长;四是医学技术日新月异,高精技术仪器会向基层快速普及;五是我国在本世纪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六是社会转型将促使医疗机构快速发展。
三、构建区域医疗中心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区域卫生规划欠缺,发展方向模糊
我县至今尚未进行有一定深度的区域卫生规划。 由于缺乏规划,我县县、乡、村三级医疗结构、社区医疗服务结构、民营医院、个体诊所的现状、布局和发展令人堪忧。存在县乡医疗机构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医患纠纷频繁;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仓促上马;民营医疗机构引进门槛低;个体诊所缺乏监管;等级医院创建停止不前等诸多问题。发展随意性太强,目标性较差。
   (二)医疗资源严重不足
目前我县医疗机构病床资源、人力资源、治疗大病重病能力三大资源的匮乏和不足已经成为持续保持快速发展的障碍。专家培养、宣传和引进滞后,人力资源紧缺,人才结构及人力资源配置不足,难以支撑医院高速发展,已经成为发展瓶颈。全县医疗机构副高以上职称人员不足30人,且一半以上不在临床一线工作,无硕士以上学历,学科带头人知名度有限;市场营销基本空白,2008年第三军医大新桥医院来德帮扶为我们上了一堂非常生动的医院营销课;科教管理薄弱,科研基本空白,缺乏鼓励创新的机制,新技术形成优势速度慢。县级医院规模不大,收治能力有限,普遍处于超负荷运行,资源短缺导致外出就医人员持续攀升。全县2010年外出就医数量:合医3687人次补偿1252.2万,推算农合外出就医总消耗大致在3500万左右。医保近300人次报销金额100余万,全县实际医疗费用外流应该在4000万以上,创历史最高。
   (三)体制机制不灵活,导致人才结构调整和培养乏力
各级医疗机构都不同程度存在人员编制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按照超常规发展的战略目标要求,必须建立更加灵活的有效的人才引进办法,加快引进高水平人才和储备本土人才的速度,为高速发展提供强劲的人力资源保证。
   (四)医疗发展用地严重不足与未来打造区域医疗中心的构想不相适应
必须用战略的发展眼光落实医疗机构发展用地和总体规划。目前县人民医院业务用地不足40亩,正在整体搬迁的县民族中医院新区用地不足30亩。 没有发展预留用地的医院和没有足够停车位的医院是没有未来的医院,必须避免在落后的基础上规划落后的未来。
四、构建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议
     尽快完成区域卫生规划,制定医疗卫生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达到未来目标的步骤和方法。
    (一) 发展总体思路
我县医疗卫生发展要坚持构建一个高速发展时期的基本指导思想。必须采取规模化经营和特色专科的战略思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不断满足区域内居民诊治大病重病的需求,打造医疗机构在品牌、技术和服务上的优势,以实现自身的发展。通过梳理医疗服务现状、学科重点和重点学科规划、营销模式的变革以及营销组织的建立,从根本上寻求我县医疗机构未来高速发展的途径。
    (二) 稳步推进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与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程相适应,积极推进医院人事制度和内部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和运营效益,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三)卫生文化建设
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树立“患者至上、以人为本、开拓创新、学无止境、分享价值”等五大核心价值观,以此构成实现全县医疗卫生机构高速发展战略的文化基础。
    (四)战略目标及定位
    各医疗机构以成为服务区域内群众信得过的一流水平的医疗机构为发展目标,未来十年创建三甲、二甲医院各一所。十二五末医疗产业收入突破3亿元,全县医疗机构具备2500张病床以上整体规模,学科重点和重点学科突出,大病重病诊治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承担起区域龙头医疗单位的社会责任。以市场需求为依据,保证医疗机构综合协调发展,合力打造5—8个具有竞争力的重点学科,引进或培养8~10名在铜仁地区有权威的专家,10~15名在周边地区有影响力的专家,使一家县级医疗机构成为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实现医疗(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水平垂直提升。
    (五)战略扶持
    加大财政实际投入比例,有敢为人先的资金投入举措,出台考核办法,设立财政专项资金,用于重点学科和专科建设、高水平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科研工作、重要设备购置、医疗条件的改善等。全面提升区域卫生工作,使医疗、急救、疾病预防控制、血液、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减少医患纠纷,建立起医院危机意识机制,拥有一支能发现危机、处理危机、修复危机、善于沟通的高水平管理队伍。
    区域性医疗中心城市作为我县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远景目标,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我们坚信只要始终坚持这一发展方向,以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为契机,区域性医疗中心就一定能够实现!
尊敬的各位领导 各位委员: 
    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县未来区域性医疗中心城市的发展远景!同时感谢县政协领导提供这次交流发言的机会。在县委、县人民政府倾力打造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大好形势下,我县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值得探讨。
一、构建区域医疗中心的必要性分析
     区域性医疗中心应该具备服务质量优、技术水平高、就医环境好、辐射能力强的基本特点。
    (一)构建区域医疗中心是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迫切需要
未来我县将按100万人控制,50万人规划,近期(2010—2030年)县城区按容纳30万人规模建设。医疗水平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的是一座城市的发展水平,体现城市整体利用效能的水平,作为高科技含量行业,医疗行业的发展能带动整个城市的科技水平提高,也能带动整个健康行业的发展。其服务能力、辐射能力的增强能让德江城市的名片更加响亮。我县医疗机构一定要快速及时地顺应发展扩大规模,快速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以适应我县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速度,满足区域居民诊治大病重病的需要,同时对提高本区域的投资环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构建区域医疗中心是德江医疗卫生自身实现跨越发展赶超的迫切需要
    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形成带来最突出的改变是交通便捷经济繁荣,如果卫生医疗水平滞后,外出就医会成为我县居民的必然选择,县级医疗机构将面临:“小病不来治,大病外出治”的局面。对我县医疗机构的发展来说,要么蓬勃发展突飞猛进,要么从此一蹶不振。因此我县医疗卫生必须快速形成区域优势、产业优势,构建区域性医疗中心是紧跟发展的需要更是生存的需要。
   (三)构建区域医疗中心是德江医疗卫生事业引领区域发展在黔东北率先崛起的迫切需要
   2007年我县非营利医疗机构业务收入4979.28万元,2009年达到8546.25万元,平均发展速度31%,而同期的全国卫生总费用增长速度为17.9%,我县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3个百分点,主要是起点低造成的。2010年据不完全统计未超过1.2亿,与思南、沿河、凤冈、石阡、务川等周边县医疗结构业务总收入相比,除比个别县好些外与其他相比并不占绝对优势。冷静分析全县的医疗业务收入成分,得出我县实际医疗技术水平仍处于比较低的层面,必须采取超常规发展,占领区域医疗技术水平至高点。
   (四)构建区域医疗中心是落实好国家新医改政策的迫切需要
    二〇〇九年三月十八日和十九日国家分别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核心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新医改总体目标是建设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落实好国家新医改政策,发展好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和民营医疗,这是我们制定所有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系到未来我县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的成败,医疗卫生不能错过自身发展的有利机会。 
二、构建区域医疗中心的可行性分析
    城市的发展促使行业的定位,行业的发展决定城市的内涵和品位。
   (一)具备成为区域性医疗中心的条件:一是县委、县人民政府打造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蓝图已确定;二是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医疗事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三是较好的地理优势和超前的发展意识;四是县级医疗机构具备很好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存在快速发展的可能性。
   (二)具备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是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多;二是铜仁地区两带两圈经济振兴、黔北综合经济区建设会大力推进周边县市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三是医疗保障体系统的完善将进一步拉动医疗需求的增长;四是医学技术日新月异,高精技术仪器会向基层快速普及;五是我国在本世纪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六是社会转型将促使医疗机构快速发展。
三、构建区域医疗中心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区域卫生规划欠缺,发展方向模糊
我县至今尚未进行有一定深度的区域卫生规划。 由于缺乏规划,我县县、乡、村三级医疗结构、社区医疗服务结构、民营医院、个体诊所的现状、布局和发展令人堪忧。存在县乡医疗机构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医患纠纷频繁;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仓促上马;民营医疗机构引进门槛低;个体诊所缺乏监管;等级医院创建停止不前等诸多问题。发展随意性太强,目标性较差。
   (二)医疗资源严重不足
目前我县医疗机构病床资源、人力资源、治疗大病重病能力三大资源的匮乏和不足已经成为持续保持快速发展的障碍。专家培养、宣传和引进滞后,人力资源紧缺,人才结构及人力资源配置不足,难以支撑医院高速发展,已经成为发展瓶颈。全县医疗机构副高以上职称人员不足30人,且一半以上不在临床一线工作,无硕士以上学历,学科带头人知名度有限;市场营销基本空白,2008年第三军医大新桥医院来德帮扶为我们上了一堂非常生动的医院营销课;科教管理薄弱,科研基本空白,缺乏鼓励创新的机制,新技术形成优势速度慢。县级医院规模不大,收治能力有限,普遍处于超负荷运行,资源短缺导致外出就医人员持续攀升。全县2010年外出就医数量:合医3687人次补偿1252.2万,推算农合外出就医总消耗大致在3500万左右。医保近300人次报销金额100余万,全县实际医疗费用外流应该在4000万以上,创历史最高。
   (三)体制机制不灵活,导致人才结构调整和培养乏力
各级医疗机构都不同程度存在人员编制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按照超常规发展的战略目标要求,必须建立更加灵活的有效的人才引进办法,加快引进高水平人才和储备本土人才的速度,为高速发展提供强劲的人力资源保证。
   (四)医疗发展用地严重不足与未来打造区域医疗中心的构想不相适应
必须用战略的发展眼光落实医疗机构发展用地和总体规划。目前县人民医院业务用地不足40亩,正在整体搬迁的县民族中医院新区用地不足30亩。 没有发展预留用地的医院和没有足够停车位的医院是没有未来的医院,必须避免在落后的基础上规划落后的未来。
四、构建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议
     尽快完成区域卫生规划,制定医疗卫生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达到未来目标的步骤和方法。
    (一) 发展总体思路
我县医疗卫生发展要坚持构建一个高速发展时期的基本指导思想。必须采取规模化经营和特色专科的战略思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不断满足区域内居民诊治大病重病的需求,打造医疗机构在品牌、技术和服务上的优势,以实现自身的发展。通过梳理医疗服务现状、学科重点和重点学科规划、营销模式的变革以及营销组织的建立,从根本上寻求我县医疗机构未来高速发展的途径。
    (二) 稳步推进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与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程相适应,积极推进医院人事制度和内部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和运营效益,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三)卫生文化建设
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树立“患者至上、以人为本、开拓创新、学无止境、分享价值”等五大核心价值观,以此构成实现全县医疗卫生机构高速发展战略的文化基础。
    (四)战略目标及定位
    各医疗机构以成为服务区域内群众信得过的一流水平的医疗机构为发展目标,未来十年创建三甲、二甲医院各一所。十二五末医疗产业收入突破3亿元,全县医疗机构具备2500张病床以上整体规模,学科重点和重点学科突出,大病重病诊治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承担起区域龙头医疗单位的社会责任。以市场需求为依据,保证医疗机构综合协调发展,合力打造5—8个具有竞争力的重点学科,引进或培养8~10名在铜仁地区有权威的专家,10~15名在周边地区有影响力的专家,使一家县级医疗机构成为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实现医疗(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水平垂直提升。
    (五)战略扶持
    加大财政实际投入比例,有敢为人先的资金投入举措,出台考核办法,设立财政专项资金,用于重点学科和专科建设、高水平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科研工作、重要设备购置、医疗条件的改善等。全面提升区域卫生工作,使医疗、急救、疾病预防控制、血液、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减少医患纠纷,建立起医院危机意识机制,拥有一支能发现危机、处理危机、修复危机、善于沟通的高水平管理队伍。
    区域性医疗中心城市作为我县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远景目标,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我们坚信只要始终坚持这一发展方向,以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为契机,区域性医疗中心就一定能够实现!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