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德江县民族中医院新闻中心院内新闻详细

德江县民族中医院土家医药馆开始正式运行啦!

发布时间:2016-12-11 18:31:10本文出处: 宣传科

能得到土家名医柳仁华的亲自把脉问诊,我感到万分的荣幸,我没有想到,我曾在多家医院都未能看好的毛病,却在中医院土家医药馆柳医生这里得到了解决。” 患者张某某接受采访时高兴地说。




德江县民族中医院土家医药馆11月24日上午9:00开始试运业以来,先后为来自我县21个乡(镇、街道)闻讯赶来的300多名患者把脉问诊,该馆诊室掀起了找柳仁华医生看病的热潮。

据悉,患者张某某,女,现年42岁,系我县青龙街道向阳社区人,因常年的胃脘痛和妇科疾病缠身,虽到过多家医院就过诊,都说是个小毛病,但病情却一直不见好转,经过在该院土家医药馆柳医生这里抓了6副草药煎服后,病情大大的好转了,今天,她只是想来再抓几副药回去,巩固疗效。

“我不是什么名医,只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土家医生而也,感谢中医院能给我这样一个平台来发挥我的专长。说实话,我非常看好这个平台,它让我看到了我们土家医药人的传承与希望!”土家名家柳仁华在接受采访时激动地说。




据了解,柳仁华,男,土家族,现年75岁,系我县长丰乡鱼群村人,祖辈三代行医。他14岁就开始随父学医,几十年如一日,刻苦学习,淡薄名利,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为当地群众的疾病治疗做出了很大成绩。擅长运用土家草药治疗烫伤、结石、胃病、痔疮、不孕不育、小儿疝气,药酒外用治疗关节疼痛,尤其是小儿推拿治疗在当地颇有声望。(覃海波)


家医药的起源


土著先民世居在武陵山脉这块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的地区。境内山高林密,溪河密布,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居住山洞或构木为巢,过着采集植物和猎取野兽充饥的“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发现野生植物、果实,有甜、有苦,有的有毒、甚至引起昏迷,甚或死亡,而有的又使中毒者得以缓解……

土家医学、药学随着本民族的繁衍生息,本民族生产的产生而产生,医药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逐渐积累了一套简单易行的土方、土法等治病经验,以及火捻、瓷针、火罐等。

运气学说来源于实践,是研究自然界气候变化及对物候、病候的影响。土家医书抄本中说:在天为气,在地为形,始有万物;在天为男,在地为女,始有人。

明时期中医的阴阳学说也被土家医引用,说明人要平衡,天地一样,四时一体,万物一体的对立统一规律。

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自然哲学理论也渗透到土家医药学。三才是古代哲学中的一个概念,古人称天、地、人为三才,地下、天上、人中应用于医掌诊、掌纹中,以上候上病、中候中病,下候下病。

随着中医的传入,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的“三元论”在土家部分地区应用于说明人的生理,病理。谓:三元即头元,腹元,足元。头元主神智,主一身,腹元主食物之受纳与运化,足元主运动,主行。三元功能协调,人方健康,否则出现病态。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左右,土家医生彭浩天(保靖人)曾求教于江湖术士,并搜集一方,一药,一技笔录于卷,勤学为医,在土家人中享受盛誉。光绪三年《龙山县志》载:贫穷无力得官者,一时疾病则皆与草药治之,若铁石重伤及跌撞塌压,肢体碎裂者,用以接骨生肌,功效较易得之,而又易于收效,故邑人用草药者十之七,用官药者十之三也。然草药性多峻烈,寻常或感冒风寒,体虚之人忌服之。

土家医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应用草药去病疗疾,群众称之为草医,也叫土医。凡是外伤、骨折、疮疡、劳伤、吐血、妇女疾病等,多用草药治疗。二是传统疗法,如针灸、放血、拔罐、烫熨疗法、薰蒸、泥疗、浴疗等,对于风寒骨节痛,中暑,伤风酸痛,昏厥,惊风,疳积,多用传统的治疗方法。

解放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族医药的发展,特别是1956—1959年大办合作医疗的高潮中,掀起了“一根针,一把草”运动,充分发挥民族医药的优势,大力普及草药知识。民族医药为人民健康事业和巩固合作医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同时,搜集了大量的单方、验方,探索了民族医药理论体系……

随着民族医药的进一步发展,必将为土家族医药的资源开发、保护、利用及振兴山区经济,土家族同胞脱贫致富,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和成功的保证。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