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县民族中医院顺利完成整体搬迁
9月17日,德江县民族中医院所有科室顺利完成整体搬迁至城南新区,门急诊各科室全面开始接诊病人。搬迁期间出现未停诊及其他医疗完全事故,医疗业务实行了无缝衔接。
德江县民族中医院是一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老院区由于占地面积小,业务用房多为租赁民房,交通十分不便,房屋建筑拥挤,功能分区有限,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看病需求和解决看病难题,在各级党委、政府及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德江县民族中医院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列入德江县重点工程项目,是我县政府的民生实事工程,于2009年9月破土动工。新院区总建筑面积39220平方米,占地面积80余亩,编制床位500张,开放床位600张。近期按照按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建设,远期按照国家三级中医医院规划,充分考虑了患者的需求,并为创建更高等级医院预留了发展用地,使医疗流程和功能布局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方便患者就医。
医院整体搬迁工程自2009年开工建设以来,得到了各届县委、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并寄予厚望,同时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和协调整体搬迁前期相关工作。2013年,新区各大楼主体工程完工并开始装修以来,县委常委、副县长何先美及多部门领导多次亲临现场办公,组织召开工程进展现场推动会,细分责任,倒排工程工期,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等。促使了项目得以安全、快速、保质保量完工。医院在进行搬迁工程建设同时还同步进行搬迁方案的制定。从组织保障、措施保障方面着手,确保建设完工后搬迁工作顺利进行。当整体搬迁项目工程竣工后,根据县委政府统一部署,院领导周密思考,制定“统一调度、整体实施、协同作业、安全有序”搬迁原则,成立搬迁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行政宣传、医疗护理、仪器设备、后勤保障四个小组,提前进场统筹协调搬迁工作。通过慎密研究,制定了《德江县民族中医院搬迁方案》、《德江县民族中医院整体搬迁后勤保障实施细则》、《搬迁期间安全保卫工作方案》、《病人搬迁运送保障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并严格按方案执行。同时,医院做好各项宣传工作,对内让职工了解和参与搬迁工作的进展与任务,对外向全县乃至周边县市人民介绍新院的布局、设备设施、诊疗流程、交通等信息,便于搬迁后就医。
为做好本次整体搬迁工作,各科室提前进入新院细查病区设施,参与设备安装、调试管道的通畅、供气的安全、病床、橱柜、抢救器械、药品的准备,乃至病区清洁,事无巨细。放射科、消毒供应室、重症医学科(ICU)等已经完成新设备的运行调试并正常投入使用,确保科室搬迁运行后,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麻醉手术科也准备好净化层流手术室的整体运行,确保整体搬迁中急诊手术的无缝对接;信息科在保证老区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情况下,已于7月份完成了中心机房(HIS系统调试、服务器切换、数据库备份)建设、楼宇信息网络、电话、电视、视频监控等的安装调试工作,保障了搬迁后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食堂早在2个月前就试运营,确保搬迁后患者、家属和职工能吃上香喷喷的饭菜;为满足老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还开通了4辆免费接送车服务就诊患者。该免费接送车运行时间:早上8:00点至下午6:00点;运行路线:1号车:城南新中医院-董家水井-县委—街心花园-新车站-32米大街转盘-交警队-董家水井-城南新中医院;2号车:城南新中医院-董家水井-县委—街心花园-县医院-钟环小区-新车站-林业局小区-交警队-三十二米大街-温州商贸城-城南新中医院;3号车:城南新中医院-董家水井-林业局小区-新车站-香树园菜市-街心花园-县委-董家水井-城南新中医院;4号车:城南新中医院-温州商贸城-三十二米大街转盘-新车站-钟环小区-县医院-街心花园-县委-董家水井-城南新中医院)
搬迁期间,院长张永红亲自指挥,分管副院长具体协调病人运送、人员调配、水电保障、物资供应等相关工作,做到了策划精细、准备充分,确保搬迁工作有条不紊进行。迁入后,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新区新搬入科室试运行工作,带领医院总值班及相关科室负责人来到各个病区,逐个床位进行慰问和查房。“新医院环境好,设备先进,比原来的老医院好多了。”病人纷纷对新院区表示满意,对搬迁过程顺利表示赞扬。各个科室主任、护士长和医护人员均忙碌着搬迁后病人的病情观察和治疗,并陆续接收新入院病人。查房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当场解决,确保病人安全。
德江县民族中医院顺利完成整体搬迁,凝聚了几代领导职工的辛勤和汗水,圆了几代人的搬迁梦。中医院的每一步前行,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的支持和信任,而今她将凭借过硬的业务水平、温馨的服务、先进的医疗设备、现代化的病房环境,便捷的交通环境开启德江县医疗卫生事业新篇章。医院下一步将着手三级中医医院的创建和启动二期、三期工程建设,为打造黔东北医疗卫生服务中心贡献力量。